爆了!爆了!我国的航天发动机在航天航空领域再一次引爆了一颗“重型核弹”配资股牛网,将重新定义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最高极限速度”这一定义的标准。
根据《南华早报》2025年2月26日的一篇报道称,我国在世界上最先进的JF12激波风洞中,成功测试了一款使用标准航空煤油为燃料的斜爆轰发动机。
这款刚刚测试成功的发动机,就是被评价为“能推动发动机行业变革”的高性能新型发动机。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模拟了极高的天空环境,测试了一种特殊的新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产生一种叫"斜爆轰波"的强大爆炸现象。
展开剩余87%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它燃烧的速度比现有的高级火箭发动机快了整整1000倍,这是许多国家都梦寐以求却造不出来的技术。
或许大家对这个数据并没有太过于直观的概念,目前各国常使用的飞机发动机大多都是能够让飞机实现1马赫左右的速度,超音速飞机则通常在1到5马赫之间。
而这一款刚刚试验成功的斜爆轰发动机则通过持续产生爆震波的方式,让飞机直接突破16马赫的高超音速。
16马赫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用时速来计算,1马赫大约每小时1225公里,16马赫就相当于每小时能够飞行19600公里,套用一下现实中的地理标识,可以理解为半小时之内能够从我国的上海直接到美国的洛杉矶。
在《南华早报》的报道中,还说明了这一款斜爆轰发动机不仅在速度上有着颠覆性的优势,而且还采用了十分常见的航空柴油作为燃料。
相对于其他高超音速发动机所使用的乙烯燃料和氢气燃料来说,航空燃油在易储存方面、造价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优势。
用这篇报道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款新型发动机,就是“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抵达地球任何一个地方”,也将是“能够改变世界航天格局的新产品”。
那么,这种斜爆轰发动机,使用的技术当真这么厉害吗?为什么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没有研究出来呢?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发动机的运行原理。
通常情况下,发动机是把化学能通过燃烧的方式先转化成热能,然后再由热能转化成为发动机的推力,所以燃烧的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和所能够产生的热能大小,决定着发动机所能够提供的推力大小,也就是飞机速度的快慢。
与传统的发动机燃烧方式相比,“爆轰”这种瞬间点燃大量燃料的方式,要具有更大的推力,并且在爆轰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爆震波”,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没能充分燃烧的燃料进一步燃烧,也间接地加大了推力。
其实,“爆轰发动机”这种产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比如在2024年12月,我国新疆尉犁试验成功的“筋斗云”发动机,就是使用了爆轰燃烧技术的高速冲压发动机,只不过当时实现的测试目标是在20公里的高度达成4马赫速度飞行。
筋斗云发动机所使用的技术,是属于爆轰发动机技术中的“连续旋转爆轰技术”,也就是一种由两个同轴的空心圆组成的发动机,让爆震波在两个“环形”之间“旋转”着持续推进,再加上不断地吸入空气和不断地燃烧,形成一种稳定高速并且持续的推力。
而这种新型的发动机所使用的技术,则是另一种“斜爆轰技术”。之所以被称其为“斜”,主要是因为在发动机的内部有一个“斜坡”的构造。
这种特殊的结构能够产生出更多、更充分的“爆震波”,所以能够让燃料有更为充分的燃烧,发动机的输出速度也能够达到10马赫以上。
这两种采用爆轰技术的发动机,虽然在技术原理方面类似,但是在速度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当然,能产生超高速度的“斜爆轰技术”也有着它的缺点,那就是必须要有大量的吸入空气作为燃烧的支持,而解决这种大量吸入空气的方法,通常只有高速飞行解决。
也就是说,斜爆轰技术并不是在发动机运行初期就能够实现的技术,它的高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高度和速度基础之上的技术。
难道说这种技术是一种“鸡肋”吗?当然不是。
如果把这种能够实现16马赫的斜爆轰技术发动机,和已经实现高空测试的“筋斗云”爆轰发动机结合到一起呢?
后者在起飞初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推力,前者在满足吸气条件之后能实现超高音速的高速飞行。
简单来说,就是在飞行器身上安装两种“心脏”。
另外,被人们热议的“成飞新型六代机”,也曾经传出所使用的发动机为爆轰发动机的另一种“脉冲爆轰技术发动机”。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能够和“斜爆轰发动机”进行合作的“组合”,就可能有更多一种选择。
或许有人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航天事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进展,而一直号称“技术最强”的美国却好久都没有新产品出现呢?
其实,这也是两国之间综合国力、两国之间发展理念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美国为了节省资金、为了在研发的进度上“抄近路”,当初直接放弃了对高速高压风洞的研究,选择了用计算机数据模型进行模拟测试。
而我国却选择了稳扎稳打的风洞和计算模拟“两条腿走路”,所以才造成了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JF12风洞进行试验,而美国却只能停留在电脑屏幕的计算上。
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证明了科学实验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综合国力的体现,同样也需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进。
当然,我们所研究这款发动机的目的,也并非人们所说的那种“将会成为军事利器”,而是“在超音速商业客机”方面的研究。
至于这种技术最终是应用在民用运输,还是高速侦察、洲际导弹等方面,还得看地球另一面正在看着我们研究成果的美国是什么态度配资股牛网,大家说对不对呢?
参考资料:【1】《半小时能从上海飞到洛杉矶!全球首台,中国研制》大众日报【2】《港媒:中国研制出全球首台以航空煤油驱动的斜爆轰发动机》观察者网【3】《中国航展|高超领域的“黑科技”:斜爆震发动机惊艳亮相》澎湃新闻【4】《爆震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新“心脏”》中国军网【5】《成都造“筋斗云”,成功试飞!》澎湃新闻发布于: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_线上实盘配资_10倍杠杆配资_证券配资公司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