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在抗美援朝的空中战场上,美国王牌飞行员惊愕地喊道:“哦,上帝!我看到了什么?中国人竟然在倒着开飞机……”就在美国人目瞪口呆之际,一架升降舵失灵的中国战机逃脱了追击,创造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空军相继派遣了10个歼击机师和2个轰炸机师参加实战。其中有4个师战果辉煌,按照战绩排名,依次是空3、4、12和15师,他们在与美空军的作战中,打得有声有色,丝毫不落下风。因此,这四个师也是志愿军空军的四大王牌主力师。
1、空4师是第一支入朝参战的空军,代表人物是张积慧,击落美军“空战英雄”戴维斯战机。
2、空3师是战果最大,王牌最多,公认中国空军第一主力。代表人物是王海,击落击伤敌机9架。
3、空12师越战越强,敌我战损比达到惊人的2:1,代表人物是鲁珉,号称“F-86克星”。
展开剩余83%4、空15师参战最晚,却连打美军王牌,代表人物是韩德彩,击落美军“双料王牌”费席尔战机。
回眸那段空战传奇,倒着开飞机的壮举,就是发生在空12师与美军王牌大队的一次遭遇战中。
1952年春,美国空军改变了以往的“绞杀战”策略,而用“饱和轰炸”的方式对志愿军后方主要基地和交通干线实施毁灭性打击。
为了应对越来越强硬的中国空军,美空军采用了“鱼饵”战术,诱骗我机群进入包围圈,然后用数量优势围歼我方战机。
此前,我方一直按照苏联空军的“一字形”编队作战。优点是:便于搜索前进;缺点是:转弯半径大、机动性差,容易被敌机偷袭。
在吃了几次亏后,空12师34团率先使用了“蛇形”编队。(以单个中队为作战单位,梯次配备拉开距离,形似一条弯曲的长蛇)
这种编队的优点是:便于首尾呼应,很好地破解了美军的“鱼饵”战术。
7月,空12师从大孤山基地转移到大堡机场整训。8月,12师换装空战性能更优越的52架米格-15战斗机。
10月,12师奉命拦阻企图窜入东北工业区之美空军战机。
12月17日,在东北边境空域,美军36架F-86战斗机以“口袋”队形,兵分三路掩护身后的轰炸机编队,企图轰炸我后勤基地和交通要道。
接到警报,空军12师34团郑长华团长率领16架米格-15战斗机升空迎敌。
郑长华驾机冲在最前面,第一时间发现4架敌机在缓慢靠近。按照以往的经验,他判断这就是敌人撒出的“鱼饵”,便果断下令:“全体注意,不要管前面4架敌机,加速前进!”
果然,在这4架敌机身后发现了敌军主力——24架F-86战机。郑长华熟悉美军的“口袋”战术,知道已方编队已经接近“口袋底”。
为了冲出包围圈,郑长华立即命令4中队掩护,其它3个中队从中路发起猛攻。
说时迟,那时快。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方就取得了击落敌机3架的战果,并顺利突围。在后续赶到的友军帮助下,与敌空军展开激战。
3中队郑友魁任务是掩护长机进攻,突然他发现两架F-86从两翼对长机实施偷袭,他便急速下降开火吸引敌方火力,长机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他的战机却被蜂拥而上的数架敌机包围。
虽然郑友魁极力躲避,但是他的战机还是被击中了。只听“轰”的一声,战斗机座舱盖被击碎,他也昏迷了过去。
很快,郑友魁被高空的严寒冻醒。他睁眼一看,发现米格-15战机没有坠落,反而在快速上升。
郑友魁马上猛推操纵杆,试图调整航向,可是战机的飞行轨迹没有任何改变。
“不好,战机的升降舵失灵了。”郑友魁心中大急,脑筋急转:如果这样飞下去,战机一定会失速,机毁人亡不可避免。
当时,最稳妥的办法是立即跳伞逃生,可是战斗机必然坠毁。想到家乡人民勒紧裤腰带,好不容易凑钱捐了一架飞机时,郑友魁心有不甘,他决定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
“怎么降低飞行高度呢?对了,可以倒着飞!”
所谓“倒飞”,就是使机腹朝上,座舱朝下的飞行姿态。这样会造成飞行员承载超负荷,血液急速涌入头部,感觉会非常痛苦。
无奈之下,只能一试。郑友魁操作飞机倒飞,高度果然下降了。办法可行,郑友魁信心大增。
此时,战友和敌人都看到了这幕奇景。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起死回生,吃惊过后,就把精力放在与别的中国战机缠斗上。郑友魁在战友们的极力掩护下,艰难地倒开飞机返航。
飞到机场上空,怎么降落就成了最大难题。想安全降落只能正飞,可是正飞又会上升高度。
郑友魁灵机一动,可以侧飞试试……在降落的最后一刻,郑友魁立即调整为正飞,让飞机瞬间“坠”落在了跑道上。
战斗机保住了,郑友魁因精神高度紧张,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咬穿了自己的下嘴唇。
郑友魁只是志愿军空军的普通一员,他的战绩与那些王牌飞行员的战绩无法相比,可凭借这次“倒飞保机”的壮举,让他军史留名。
保家卫国真英雄,功标青史志愿军!老前辈们永远是国人心中最可爱的人什么是股票配债,关爱老兵,人人有责!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_线上实盘配资_10倍杠杆配资_证券配资公司观点